request-free-img

手冲滤泡

原作 jimmy

关於冲煮滤泡式咖啡,仅就个人经验,发表一些意见,如有文字上表达不好的地方,而造成误会,还请各位先进不吝指正。

滤泡咖啡的用具:

一、手冲壶(以阿拉伯壶较佳,因其壶嘴管较细,而且壶嘴与壶身连接的洞口在下方,较方便控制水流的速度及水流的粗细)。
二、温度计(夹在手冲壶上,方便随时注意温度的变化)。
三、电磁炉或瓦斯炉(加热热水及保温)。
四、滤器及滤纸(有关这部分请参考前编「有关滤泡式咖啡」的讨论主题」、滤器尽量不要买一次可以冲泡太多人份的,最好一次最多只冲泡到三人份,这是要避免冲煮出来的咖啡失温太多,而且不要在盛装滤出咖啡的玻璃壶下方加热保温,这样会让咖啡的香气流失更快)。
五、玻璃壶(盛装滤出的咖啡)。

滤泡的咖啡豆:

个人是较喜欢中焙及中深焙的程度。使用热风式的烘焙,烘好後,养豆三天开始品嚐最佳,使用直火式烘焙,烘好後,养豆二天即可。

关於冲煮咖啡的方式,其实是有很多种,我常常形容滤泡式咖啡的味道就像是一个温和的绅士,塞风的味道就像是一位乾净纯洁的少女,而浓缩咖啡就像是吉普赛女郎的浓烈,各有风味、各领风骚。

就滤泡式咖啡来讲,据我所知,一般分为二种,一种是滤纸(滤纸颜色有分为白色及咖啡色,建议使用咖啡色,白色滤纸因为有漂白过,如果品质不好的话,怕会有味道),另一种是用法兰绒布。滤纸因为毛细孔较小,味道较为单薄,滤布毛细孔较大,所以容许咖啡通过的油脂、芳香物质较多,口感自然较为厚实,冲泡的温度以九十五度至九十度中间,视烘焙的程度不同,调整温度。

使用滤纸的滤器一般也分为二种,一种是耐热塑脂,一种是陶瓷,在购买滤器时,要注意它流出咖啡的洞口,是一个洞或三个洞,因为洞数的不同,是决定冲泡时究竟要分几次注水。
注水次数、注水的水流速及稳定度、研磨的刻度、冲泡温度及咖啡豆的新鲜度,都是影响一杯滤泡咖啡好坏的关键。

另外有一个意见可以提供参考。如果是使用爆米花机等家用烘焙机烘的咖啡豆,在经过磨豆後,比较会有较多的没有烘透的银皮,尤其是在浅培豆的时候,最为明显,在冲泡前,记得将那些银皮吹掉,因为冲泡如果有涩味出现,除了有可能是温度过高外,还有就是银皮过多没有处理,比较容易出现涩味。

滤泡使用的研磨刻度:

这部分因为每个人使用的研磨器不同,每台机器赋予代表的刻度并不统一,很难去表达,原则上一般是建议中磨,如果玩家有兴趣自我挑战,建议可以细磨,程度是比塞风的刻度再粗些即可。根据我的经验,中磨刻度冲泡是比较稳当,较易避免不小心冲出苦味及涩味,可是如果冲泡熟练的话,细磨冲炮,口感、风味均较为丰富。

滤泡使用的水:

我个人是使用德国的滤水壶Brita(这不是打广告),该品牌的滤水壶,过滤的自来水,甘甜美味,非常适合在家冲泡咖啡时使用,惟滤心是消耗品,一定时间後要更换,而且不便宜,所以成本较高。

以下冲煮手法,仅为个人经验,并非原则,仅供参考。

使用煌鼎的耶加雪啡生豆(中焙)、中细磨(尽量清除咖啡粉中残留的银皮)、滤器使用树脂材质底部为三个洞口的一至二人份的滤器。

1、滤纸沿骑缝线反摺,服贴置於滤器内。
2、将水烧开,同时温热玻璃壶及咖啡杯。
3、将研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滤纸内,用手轻轻将咖啡粉表面推平,用汤匙在表面中心点挖一个小洞。(有人喜欢在倒入咖啡粉时,先将滤纸浸湿,这部分见仁见智,我个人是不浸湿滤纸,以避免热水在尚未冲泡时即灼热咖啡粉)
4、水烧开後,降温至九十一度,以细水流缓缓注水入刚才预先挖好的小洞,再以顺时钟方向往外绕圈,此时咖啡粉会膨胀起来,待咖啡粉滴落几滴後即可停止注水。(此即为闷蒸)
5、闷蒸时间一般为三十秒,这段时间,水壶继续让它保温九十一度,闷蒸过後,咖啡粉表面同时会有下陷情形,即进行第二次注水,仍以刚才的中心点为准,以顺时钟方向绕圈圈,缓缓注水至最外围,再由最外围往中心点绕圈圈回来各一次,停止注水。等咖啡粉表面再度下陷一些时,进行第三次注水,重复前面的动作,至一杯的容量即可停止。(如果使用的滤器底部是一个洞口,除闷蒸外,只要再注水一次到一杯的容量即可)

小秘诀:

注水的水流要稳定,水流不可忽大忽小,也不可以断断续续,要绵绵不绝,可以先使用滤器不装滤纸及咖啡粉,练习手腕的力量及稳定度,切记要去感觉注水的节奏感,冲泡的节奏感及控制水流的速度及粗细,这就是冲泡出专属个人风格味道的关键。

spinza 整理

《“手冲滤泡”》 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