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咖啡呈井喷式增长,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论文借助钻石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方法,对蚌埠市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性提出提升蚌埠市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钻石模型; 咖啡行业; 蚌埠市; 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龙正雯(1996-),女,安徽寿县人,本科在读,从事会计理论研究。;
基金: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钻石模型”的蚌埠市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研究(201913611009); 省级项目: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教育”时代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研究(2020zdxsjg01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coffee has been exploding, and the consumer market has great potential. With the help of diamond model analysis and SWOT analysis methods,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Bengbu’s coffe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Bengbu’s coffee industry.
Keyword:diamond model; coffee industry; Bengbu City; core competitiveness;
咖啡文化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中西文化的融合,近年来国内咖啡呈井喷式增长。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1].论文借助钻石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方法,对蚌埠市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性提出提升蚌埠市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推动蚌埠市咖啡行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基于钻石模型蚌埠咖啡产业分析
蚌埠市咖啡产业发展,需要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品、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等方面全面分析,从而发现自身竞争优势,做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蚌埠市咖啡产业竞争力,带动蚌埠市经济发展。
2.1 生产要素分析
(1)资金要素。在蚌埠,咖啡店的开店成本是相当高昂的。此外,从咖啡豆的选择,到新型咖啡的研发,再到咖啡进入市场,任何一个环节一旦缺乏资金,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行。因此,咖啡厅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2)人才要素。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力的需求增加。蚌埠市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人员吸收能力强,能够确保咖啡从业人员充足,但缺乏既文化水平高又咖啡技术熟练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蚌埠市咖啡产业发展的瓶颈。(3)技术资源。蚌埠市极少有专业咖啡技术培训的学校,蚌埠市咖啡技术资源相当缺乏,因此,需要引进外面咖啡技术,扭转不利局面。(4)基础设施。咖啡行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人流量较大[2].蚌埠市万达、百货大楼等消费中心,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咖啡厅已进驻,制约蚌埠市本土咖啡品牌发展。同时众多品牌奶茶店层出不穷,进一步削弱了蚌埠市本土咖啡店的竞争力。(5)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咖啡行业发展的基本社会环境[3].蚌埠市生活节奏慢,人口老龄化较严重,以茶文化作为日常习俗,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咖啡作为快捷生活和新鲜事物的代名词,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但蚌埠市咖啡市场尚未开发,消费者消费心理一旦改变,潜力十足。因此,对于蚌埠市咖啡行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2 需求条件分析
(1)国内市场分析。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咖啡好感度不断提升,加之消费需求升级,我国咖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咖啡市场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7.2杯,预计2023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10.8杯[4].(2)国外市场分析。国外咖啡行业相较于中国以茶文化为古老传统,国外咖啡市场已充分饱和,竞争激烈。美国每年人均咖啡销量有200多杯,想要占据外国市场更是难上加难。对此,国内二、三线城市,咖啡行业更具有发展前景。
2.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分析
随着公众饮食观念慢慢改变,咖啡接受度越来越高,现磨咖啡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可能逐渐成为公众普通消费品。相比国外的咖啡馆,我国在咖啡馆品尝现磨咖啡的比例尚且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即饮咖啡,随着多业态融合,咖啡在商店、书店和电影院等场景的渗入,在速溶咖啡和线下咖啡馆阶段性饱和的形势下,特色咖啡进入市场也存在极大壁垒。
2.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分析
(1)产品开发。蚌埠要想建立本土咖啡品牌,应另辟蹊径,开辟蚌埠咖啡市场的”蓝海”.这离不开研发团队的加盟,可以引进云南省知名度较高的咖啡企业合作成立蚌埠市咖啡研究中心,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与蚌埠文化相关的新产品来吸引新老顾客,例如,与怀远石榴结合的新型咖啡产品。(2)市场定位。与星巴克、雀巢、麦斯威尔等知名大牌咖啡产品不同的是,蚌埠作为三线城市,人均收入不高,蚌埠咖啡走成本领先战略更为适宜。因此,蚌埠可以借助本土优势,将由于怀远县地处北亚热带至温带的过渡带而栽植出的汁多味甘的怀远石榴与传统咖啡相结合研发出本土特色咖啡产品。(3)战略行动。蚌埠市咖啡店可以通过实体店以及电子商务这两大主要分销渠道进行销售,走大众化消费路线,扩大市场规模。未来,可不断探索蚌埠特色咖啡路线,即”蚌埠特色咖啡+咖啡庄园+咖啡店”,以研发蚌埠特色咖啡为着手点,以建设咖啡庄园为载体,以咖啡馆布满大街小巷为入手点,为蚌埠营造咖啡氛围,打响蚌埠特色咖啡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
3 蚌埠咖啡行业经营现状SWOT分析
蚌埠市咖啡行业作为龙头带动咖啡产业发展,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探讨其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厘清蚌埠市咖啡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蚌埠市咖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机遇分析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咖啡也成为我国的一大热销产品。目前,蚌埠作为一个正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城市,势必会带动蚌埠咖啡行业与长江流域城市合作,也势必为蚌埠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蚌埠保税物流中心是咖啡供应链运转的关键。我国咖啡种植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所以咖啡原料的运输要求物流的水平和发展。另一方面,物流在咖啡产品往外销售也至关重要。
3.2 挑战分析
蚌埠市是一个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生活节奏较慢、消费水平不高的三线城市,存在咖啡文化宣传不足、咖啡成本较高等问题,势必会影响大众对咖啡的尝试。另外,蚌埠市政府对咖啡产业的政策扶持不足,咖啡产业发展比较困难。最后,蚌埠咖啡行业也缺少技术资源,缺少一批既有文化水平又有熟练咖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阻碍蚌埠市咖啡行业进行创新尝试。
3.3 优势分析
相较于其他行业,蚌埠咖啡行业是个新兴行业,蚌埠咖啡馆寥寥无几,所以咖啡在蚌埠的发展潜力巨大。就蚌埠市自身而言,蚌埠市正在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可利用铁路运输优质原料,也可利用铁路运输将蚌埠加工好的咖啡和优质咖啡豆运输到一、二线城市。
3.4 劣势分析
蚌埠没有种植咖啡的人力和技术,而且咖啡豆制作要求也相对较高,咖啡仪器也相当讲究。因此,蚌埠作为一个只能靠外来材料来制作咖啡的城市,在成本上和材料质量上均无法保障。另外,咖啡文化在蚌埠并不盛行,在宣传咖啡文化及市场推广方面要加大力度,前期推广存在较大困难。
4 蚌埠市咖啡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4.1 引进先进咖啡设备、优质咖啡豆,提升咖啡质量
咖啡豆的好坏是影响咖啡品质的关键因素。另外,咖啡设备的质量也会影响咖啡萃取效果,进而影响到咖啡口感。依托淮河水系和发达的铁路交通网络,蚌埠市可利用铁路运输进口优质咖啡豆,购买先进咖啡设备,提高咖啡质量。
4.2 加大咖啡文化宣传,创建蚌埠市咖啡品牌
积极借鉴国外咖啡品牌成功经验[5],充分挖掘蚌埠文化,创建蚌埠市咖啡品牌。一方面,利用广告、公交车站牌等推广咖啡文化,拓展蚌埠市咖啡市场。另一方面,将咖啡产业与已有的怀远石榴品牌结合,打造蚌埠特色咖啡的名片;与蚌埠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吃、住、游、购为一体的咖啡生态观光旅游区[6].同时,利用铁路运输枢纽将蚌埠咖啡运输到周边地区,拓展咖啡市场。
4.3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咖啡企业创新发展
蚌埠咖啡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良好支撑。根据蚌埠市咖啡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咖啡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可通过直接拨款、贷款利率补贴、贷款担保以及参股等多种形式向咖啡企业研发提供公共资金资助,鼓励咖啡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构建以政府扶持补贴资金为引导、以集团企业为龙头、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蚌埠咖啡行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家雄,黄琳,吕玉兰,等。中国咖啡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18(06):4-7.
[2]金春奉。本土咖啡店选址及运营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26):763+765.
[3]张方。云南咖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
[4]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EB/OL].https://bg.qianzhan.com/trends/detail/506/200604-b7403cde.html,2020-06-04.
[5]张捷华。云南省咖啡品牌建设战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21):26-27.
[6]张捷华,张毅。云南省咖啡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