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free-img

命途多舛 云南咖啡60年坎坷发展历程

文/张莹 甘露

120年前,法国传教士把咖啡带到云南,当时传教士在大理宾川朱古拉种下了第一棵咖啡树,作为“舶来品”,云南咖啡从此便拉开了上百年的历史。而这批咖啡种子繁衍的咖啡植株,据说至今在宾川县仍然有三十多株在开花结果。

全国99%的咖啡产自云南

新中国成立后,为供应苏联的咖啡需求,云南开始规模化种植咖啡,尤其在保山的怒江坝和芒市的遮放农场。经过近60年的发展,云南咖啡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云南咖啡在全球的知名度也在逐步提高。如今,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在这块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吸引下,世界各国咖啡企业纷纷与之合作。

而导致云南咖啡种植如此迅猛的原因,离不开云南优质的地理气候。在中国,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只有云南及海南,因咖啡喜静,而海南时常有风,故中国几乎所有咖啡产能都集中在云南。由于云南自然条件与哥伦比亚十分相似,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因此种植区集中在临沧、保山、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市,这些地方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云南小粒种咖啡品味的特殊性——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早在五十年代,云南小粒种咖啡就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受到欢迎,被评定为咖啡中的上品。

种了砍、砍了种的云南咖啡

虽然经过近60年的产业发展,但云南咖啡产业总体上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作为云南咖啡行业的“老前辈”,胡路凭借多年来的行业视觉,把这一切洞察得比较透彻。换句话说,云南咖啡主要以原料方式出口,缺乏深加工和市场推广,导致云南咖啡知名度低,锁在深山人未识,因此整体产业发展速度并不快。

的确,云南咖啡产业这60年来走得磕磕绊绊。随着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禁止中国向其出售咖啡豆,云南咖啡历史被生生扯断,这就导致云南咖农大面积砍伐咖啡树改种其他。直至1988年跨国公司雀巢咖啡进入云南重新培育中国咖啡产业,才重启了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历史。由于农民认知度低、市场规模较小等因素,在重启种植后的一段时间内,云南咖啡豆规模依然发展缓慢。

经过10多年的种植,直到2000年以后,云南咖啡得到认可,但当哥伦比亚产出的咖啡以约25元/公斤的价格卖出的时候,与其品质近似的云南咖啡豆,只能以大约15元/公斤的价格卖给收购商,这样的咖啡收购价格和期货价格差距较大,二三十万亩的咖啡种植地随着价格不停波动,导致咖农反复栽种和放弃种植咖啡。

2008年起,这一情况开始改变,普洱茶炒作泡沫最终破裂,为降低茶农损失,普洱市政府开始鼓励茶农改种咖啡,咖啡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0年,因全球咖啡市场供求失衡,云南小粒咖啡卖出了每公斤超过40元的高价,利润率超过200%,景气的行情整体助推了云南咖啡豆种植面积迅速增加。“行情太过诱人,不仅咖农大幅扩种,连坐拥暴利的房地产老板都抛掉楼盘跑来种咖啡了。”这样的情形在当年屡见不鲜。

随着产业化程度的加深,云南始终无法摆脱“咖啡原料基地”的命运,“原料供应型”模式也在2011年让云南咖农尝到了苦头。一年后,情形依旧:2012年10月,新收购期伊始,咖啡收购价格为17元/公斤上下,创下五年来新低。

咖啡产能快增带来隐忧

2011年3月,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和云南省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第一次共同编制公布了《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下称《规划》)。与现实发展相比,这份《规划》设定的目标过于谨慎。《规划》设定,到2015年,该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到2020年,达到150万亩。

据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初,云南咖啡豆种植面积达67.8万亩;而2015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原计划到2020年才达到的150万亩规划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而市场前景之外,看得见的利税及出口创汇总额,也让云南各地政府发展咖啡的激情被激活,成为此轮产能竞赛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推手。

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先在行业内默默无名的临沧市,该市正处于保山市和普洱市之间。2011年底时,该市咖啡种植面积不足7万亩,在主产区的名录中无一席之地。到2012年底,该市咖啡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7万余亩,成为云南省内仅次于普洱的咖啡大市。按照云南省发改委的《规划》,临沧咖啡种植面积到2015年才会发展到12万亩,这显然低估了临沧市的积极性。

原本的优势产区自然也不甘示弱。2011年底,云南咖啡豆三大产区普洱、德宏、保山三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经分别为43.79万亩、18.25万亩、15.09万亩。一年后,普洱市因超额完成20万亩的“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达到65万亩,并因此顺利获得“中国咖啡之都”称号。而一年前刚刚获得“中国咖啡之乡”称号的德宏市,则被临沧市挤到了第三名。

然而,随着云南咖啡豆产能快增之时,一系列隐忧随之而来:土地冲突、种植技术缺乏科技人员指导、对种苗质量重视不够、缺少统一的采收标准……云南咖啡产业该何去何从?